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104篇
大气科学   139篇
地球物理   132篇
地质学   182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The natural stress state in the lithosphere consists of the vertical load and Poisson ratio, and then additional horizontal compression and extension (denoted by ΔσH and ΔσT, respectively) are assumed to be superimposed upon this gravitational stress field. The resulting stress state is composed of the maximum, medium and minimum stresses denoted by σ1, σ2, and σ3, respectively. The stress ratio is given as Φ = (σ2  σ3)/(σ1  σ3). A linear relation is found between Φ or 1/Φ and the vertical load in wrench-faulting and extensional stress regimes, respectively. The slope and intercept of the linear relation result in the additional horizontal stresses and level of (average) paleo-surface, respectively. Stress ratio is also determinable by the stress tensor inversion of fault-slip data. The earliest tectonic event (T_1 Event) in the Cretaceous Gyeongsang Basin consists of coexisting E–W compression and N–S extensional faulting episodes. Plots of Φ or 1/Φ against the burial depth (or vertical load) display several linear trends: two clusters in extensional episodes, and two or three clusters in wrench-faulting episodes. Because ΔσH is assumed to be null or negligible in the extensional regime, ΔσT is determinable from the slopes of two linear clusters as being −2.5 to −4.0 MPa. In wrench-faulting episodes, the values of ΔσH are given to be 61.6–101.4 MPa by applying determined additional horizontal extensions. Determined levels of average paleo-surfaces and those of syndepostional structures illustrate that more than five wrench-faulting or extensional episodes have occurred during the T_1 Event, whose active age, consequently, ranges from the Barremian to the Coniacian. This supports that the coexisting coaxial faulting episodes with the same extension may correspond to the alternation of wrench-faulting and extensional episodes.  相似文献   
102.
高速铁路建设对我国省际可达性空间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省会城市为网络中的节点,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指标对我国"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及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城际客运系统建成前后省际可达性及演变态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高速铁路建设使东中西地带内、地带间及省区的总体可达性均获得了大幅度提升,可达性中心区的范围沿骨干客运专线向华南、西南和西北地区拓展,圈层状空间格局依然很突出,两极分化趋势在加剧,高速铁路网建设对各地区的空间经济效应还存在很大差异。经过对高速铁路建成前后各省区的地带内、地带间及总体可达性空间格局的对比分析,从客观上论证了高速铁路建设的必要性及加强省际经济联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3.
渤海与环渤海地区年降水量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宁  刘珍  顾卫 《地理研究》2006,25(6):1022-1030
本文以渤海海域及环渤海地区分水岭内为研究区域,利用环渤海地区分水岭内92个气象站点自1971年至2000年30年的降水量资料,基于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泰森多边形法,对研究区域内的平均年降水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论如下:环渤海地区分水岭以内区域的平均年降水量占整个环渤海地区2000年降水量的63.88%;渤海海域海水直接利用量占该海域平均年降水量的8.82%,其中辽东湾的海水利用量占该湾平均年降水量的3.09%,渤海湾为15.86%,莱州湾为17.38%;辽东湾2002年的海冰资源量占该湾平均年降水量的6.08%。在渤海海域水量平衡的关系研究中,本研究是初步的,基础的。划出分水岭内的研究区域进行平均年降水量的统计较对整个环渤海地区进行统计更具精确性。  相似文献   
104.
一次高压型海雾中的液态含水量演变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3月16—17日在粤西电白出现了一次在高压天气系统控制下的海雾过程。利用这次海雾的综合观测数据,分析了这一高压型海雾的液态含水量演变特征,讨论了液态含水量与雾滴平均直径和数密度以及气温、风速、湍流交换等的关系。结果显示:(1)海雾有发展-消散-再发展的准周期性变化特征;(2)海雾过程中的雾滴数有显著的变化,而雾滴平均直径的变化较小;雾滴数变化对海雾的发展、消散起主要作用;(3)在海雾生成和发展阶段,空气的冷却机制起主要作用;而在海雾的维持阶段冷却机制的作用并不明显;(4)在雾的生成阶段,弱湍流交换有利于雾的生成;而在雾的发展和维持阶段,湍流交换减弱,液态水增长,反之液态水减少。湍流交换的强、弱与海雾发展-消散-再发展的周期性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5.
根据广东飞来峡水库流域汇流特征,将全流域划分为5个支流,并采用求积仪分别计算各支流面积;然后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各支流的面雨量,并将各支流面雨量对相应的支流面积进行积分,计算各支流体积降雨量;利用洪水过程飞来峡水库入库流量、出库流量和水库流域蒸发量对体积降水量预报结果进行验证,求出误差订正系数.结果表明:利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水库流域体积降水量,经过误差订正后,预报准确率可控制在90%左右,基本满足预报业务服务要求.  相似文献   
106.
近48a台北市气温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Morlet小波分析了1961—2008年台北市年平均气温序列的小波变化特征,揭示了气温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结构,结果表明:台北市年平均气温存在多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有3个明显的特征时间尺度,分别是4 a、6-8 a和14-16 a;除14-16 a的时间尺度在整个研究时段都很明显外,其他尺度的周期阶段性都较强;以14-16 a的特征时间尺度为主周期;台北市的气温变化还表现出突变的特点;近48 a来,台北市年平均气温的气候倾向率为0.3℃/10 a,气温升高的趋势十分明显;未来2年气温在总趋势上升的前提下将处在一个偏冷期。  相似文献   
107.
在对多波束测深常用声线跟踪算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声线跟踪算法,即沿声线传播的圆弧路径进行积分来求取层内的平均声速,进而推导了严密的多波束测深波束脚印位置的计算公式。理论推导表明,常用的声线跟踪算法的平均声速是将声线的圆弧传播路径当作对应弧段弦时的改进算法平均声速的近似解。实验表明,改进的声线跟踪算法比常用的声线跟踪算法更严密。  相似文献   
108.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建筑物沉降预测模型,其中通过二次移动平均法提取出沉降监测序列中的趋势项,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动态GM(1,1)模型进行趋势项预测。实际算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沉降变化的发展趋势,并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证明了该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9.
青藏铁路沿线平均年气温变化趋势预测   总被引:28,自引:12,他引:16  
李栋梁  郭慧  王文  魏丽 《高原气象》2003,22(5):431-439
青藏铁路沿线年平均气温具有很好的互相关性,特别是各站10年滑动平均气温序列互相关系数达到0.92,以此建立了1935-2002年青藏铁路沿线平均年气温序列Trw。研究表明:Trw对太阳黑子周期长度(SCL)和大气中CO2浓度有落后5年和15年的显著响应,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6(SCL)和0.88(CO2)。利用近1000年SCL的76、93、108、205和275年显著周期及均生函数模型预测了未来太阳活动周期的快慢:21世纪前50年的SCL总体偏长,活动周期放慢;后50年SCL总体偏短,活动周期加快。在考虑大气CO2浓度倍增和气候自然变化情况下,预测2l世纪前50年Trw与20世纪最后10年(1990年代)相比,其升温幅度在0.5℃左右;与20世纪最后30年(1971-2000年)相比,其升温幅度在l.O℃以内。这一升温幅度的概率为0.64~0.73。  相似文献   
110.
两个30年气候平均值的差异及其对气候业务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陕西短期气候预测业务使用的39个气象站气候要素1971~2000年平均值与1961~1990年平均值进行比较,发现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晴天日数增加;年降水量、阴天日数、降水日数、年日照时数减少;年大风日数、沙尘暴日数、冰雹日数、雷暴日数减少等。把两个平均值放在长序列中分析,发现某些气象要素最近的气候平均值的差值在20世纪80~90年代期间的5~6个气候平均值每两个相邻平均值的差值中是最大的,说明陕西20世纪90年代气候较60年代干燥、温暖,且90年代气温高、降水少的特点十分突出。还对某些要素平均值改变对气候影响评价、气候预测业务产生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